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

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

一、学院简介

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前身是1979年设立的陕西师范大学商洛专修科化学科。1984年学校更名为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科改名化学系。2006年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商洛学院,化学系更名为化学与化学工程系,2014年更名为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四十四年来,为国家培养了6000余名化学、材料、资源循环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1人,其中专任教师69人,双师型教师45人,教辅人员3人,管理人员9人。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36人,具有博士学位53人,双聘院士”1人,客座教授2人,兼职教授7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陕西省师德标兵”2人,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1人,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4人,陕西省优秀教师1人,陕西省课程思政标兵”1人,陕西省特支计划”2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陕西省五一巾帼标兵”1人,全国自制教具能手1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4人,陕西省科技特派员4人。学院多次获得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先进集体”“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院党委被中共商洛市直机关工委授予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学院团总支入选全省高校团建标杆院系;学院获批一站式学生社区试点单位;学院先后获陕西省师德先进集体、陕西省科教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小家等荣誉称号。

学院下设化学工程系、金属材料工程系、资源循环工程系三个教学系和基础化学实验中心、金属材料实验中心、资源循环专业实验室、秦岭矿产资源陈列室四个教辅机构。建有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矿产资源清洁高效转化与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科协院士工作站三个省级科研平台,科研、教学场地20000余平米,拥有独立教学、科研实验大楼。现有测试仪器和试验设备600余台(),总价值3800余万元。拥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与仪表等教学、科研实验室86个。现开设化学、应用化学、金属材料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拥有化学、材料与化工两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应用化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并于2017年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

三、教学成果展示

学院是陕西省首批创新创业试点学院2023年获批陕西省第二批现代产业学院。目前有1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有11项省级教学质量建设项目,其中应用化学基础课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有机化学》为省级精品课程,《无机化学》课程获得省级一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称号,《废弃物处理处置资源化》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物理化学简明教程》课程获批省级一流线上课程,《固废建材制备技术创新与实践》被评为陕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化工原理》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院教师主编的《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学习指导书》《无机化学电子教案》等规划教材由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发行,《无机化学》获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学院教师团队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批校级课程创新改革项目立项4项,获得学校教学改革项目资助21项,发表相关教学论文9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6篇。

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承担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目2项、陕西省科技统筹服务地方重大专项项目4项;承担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教育厅、商洛学院服务地方专项等各类科研项目500余项,科研经费总计2300余万元。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获专利授权100余件;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8项,其他市级科技成果10余项,制定地方标准5项,建成示范基地4个,实现地方经济增收1.5亿余元。

学院围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依照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强化专业建设,制定了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并修订和完善了教学大纲。紧密对接区域主导产业,突出秦岭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围绕乡村振兴、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需求,聚焦秦岭矿产资源的绿色开发和循环利用,组建了应用催化创新团队、石墨烯技术与应用研究创新团队等9支科研创新团队,其中应用催化创新团队、MOF基功能材料热化学创新团队获批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石墨烯技术与应用研究创新团队获批商洛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产资源绿色开发与循环生产创新团队和高性能有色金属制备与加工技术创新团队获批商洛市科技创新团队,初步形成了化学工程和材料工程两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较强创新创业素质,能够服务区域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近三年来,学院学生获各类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60人次,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7项,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铜奖2项、省级金奖2项、银奖11项、铜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93%以上,考研上线率名列学校前茅。科技之春——三下乡科普宣传队”“敬老爱老志愿者服务队等学生特色活动,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专业紧密结合的示范品牌,被省市各大媒体报道,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四、专业介绍

(校级优势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化学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一定的班级管理能力,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能够胜任中学化学教育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基础、结构化学、化学与能源、化验室组织与管理、化学专业英语、教师书写技能、教师表达技能、教育学、心理学、化学教学论。

应用化学(陕西省一流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应用化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及实验技能,具备技术应用、团队协作及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初步具备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能力,能在化学、化工、矿冶、环保、制药、材料等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生产、检测、管理、研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现代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工程制图与AUTO CAD、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化学选矿技术、化工设计、工业分析、精细化学品化学。

金属材料工程(校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金属材料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技术应用、团队协作及组织协调能力,初步具备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能力,能在金属材料工程及相关行业从事生产、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材料性能学、材料分析测试技术、铸造原理与工艺、焊接原理与工艺、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粉末冶金原理与工艺、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失效分析、无损检测、材料设计与计算模拟、先进制造与智能制造、3D打印技术及增材制造、纳米材料与技术、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制备、生物医用材料等。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国家战略新兴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技术应用、团队协作及组织协调能力,初步具备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能力,能在资源循环、环境、材料、化工等行业从事生产、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分析测试技术、材料科学基础、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与实践、环境工程导论、环境影响评价、建筑材料制备技术创新与实践、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导论、水污染控制工程。

(更新时间:2023.06